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美术网 >> 名家美展 >> 书法作品展 >> 美展正文

张可书法作品展

 

  张可 ,字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南京大学美术学(书法)硕士。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书法导报》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主任评委。曾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2002年受江苏省人民政府派遣赴日本东京举办“张可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展”。

  书法篆刻作品获奖入展:2006年中国书法“百强榜”,2008年中国书法“百强榜”,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扇面展,全国首届西安“碑林奖”书法作品展,全国“芙蓉杯”书法作品展,全国“渊源与流变”二王书风研究展,西泠印社首届扇面、手卷、楹联书法展,《书法导报》国际书法年展。获国际书画艺术临摹大展一等奖,海内外书法篆刻大展精品奖,全国书法精品展精品奖,国际文化交流展“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佳作奖,“国粹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长江颂”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书法》、《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多家专业报刊曾作专题介绍。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及各类公、私藏家收藏。





悠 闲 心 致


张可

  中国人对书法的理解和认识非常奇特,唐人称之为“消日”,宋人则视为“墨戏”,明人呼之为“画禅”,而清人却认为是“悟法”。其实,消、戏、禅、悟均源自于悠闲的心致,所谓琴声、书韵、棋局也一一滋乳于斯。

  在古人眼里,人只有自由萧散、逍遥洒脱、悠然自得、超然出尘、不激不厉、毫无拘束的文化氛围之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无上妙品,这就是“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赵、董承文人书画风气之先,主张以书入画。然两人颇有不同,赵字之优在于精熟,功力无以复加,他的缺陷在于把王字的自由潇洒的理念凝固为一种模式,使其在任何状态下成为一种可以复制(依靠精熟的技巧)的东西。所以,赵孟頫不及米芾,因为没有米芾的气势。什么是势,即一种胸襟和理念的体现,故董其昌主张“要之,势为主”,“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所以董字的气息格调以及表现出的静境和澹如的情致均要高出赵孟頫一筹。

  介而通、韫而明、质而文,奇情妙趣一一奔江于腕底,熔铸于石间,其间曲直伸展。纵横疏密的空间构造之美,足以状物抒情,一展襟怀,所谓“意匠经营,总当付出天然巧处”,印章之中的“诗意神韵”可以一展人生智慧。秦汉玺印,封泥瓦壁,将军石鼓,浙皖精粹滋乳了艺术,而人文情怀、碑帖菁华、笔墨修养、名家往来又提升了艺术之境界。故而犹如龙蛇笔力、断石卧纵横,其中的闲情逸趣如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

  从事艺术要有那份自适与闲情,苏东坡在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夜那天说:“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正是有了这份逸致,才能视古人为宾我为主,才能风仪落落、心雄万夫。自古以来,最重印家之胸次,以为雅俗、美恶、高下,一出于人之内养与习性。随意所适,终日与书为伴,与印为徒,与月为友,那种源自于东晋时代的洒脱与旷达,正是其内心宁静与诗性人生的传达。












 
 

 

美展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美展:

  • 下一篇美展: 没有了
  • 相关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