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美术网 >> 名家美展 >> 相关评论选 >> 美展正文

山神的法眼—读马卫民山水画册记

 

■ 张方平

        若从长安出发,徒步陕北,高天厚土、大漠沙柳可以入画的;若是立志南行,翻越秦岭,青山绿水、草木浓阴亦可夺目,几成丹青,一路走去定会得其神要。 

        近些年来以陕南作象的画家多了,风格上大致模样间或分不出你我,很是失望,而马卫民的陕南写生让我读出了许多不同。

        乙酉冬月,麻天阔先生邀我去看书展,在陕西美术馆初识卫民先生,话语间他的性情让我起敬,清净本然之态透出儒雅风骨,临别送我一本画册,断无时下艺人的习气,谦光可掬矣。

        时有多日,我学四皓,躲进卫民的画境,忘却自己,做了神仙。不由忆及“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的那句古诗。云,应是神仙道路,为民的那幅无题山水我猜度是写给神仙的,也是写给圣人看的。云,沉浮着,漫卷着,巡游着,由川底破谷而上,直至山巅苍宇。没有慧眼收不回当下,没有灵气和含道的静心是写不出云的语言的。在卫民的画语里,无论是清秋山居还是春色石屋,雾锁山间及风起云涌之野趣,云,点醒了山神的法眼。

        写生之本真,贵在细节简繁有度、藏其情而追其象味,笔墨间总有难以取舍的收放。卫民仁兄用真诚写实、定格。绝其心欲,不作经营而出大布置。我赏画常留意点划未到之处,不作技法谋略想。当年,梅兰芳先生在京剧创新与改革中提出“移步不移行”的命题值得借鉴。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突破,在各个艺术门类有共性的张望,也有隔水高呼的平静,就书画而言,将写实作为历练性的经验,其苦乐修为自得大乘之明。可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远观西方古典写实还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苏俄的“现实主义”具象本真的语言之外道出的是画家平静心绪。也即无主张即主张。
再者,某以为“观易莫如木”的古理倒过来当是写陕南的格言,山水之草木自然有它的活法,比如,城市人穿衣有城市人的讲究,深山农妇有山里人清纯的装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之津梁终以写不尽的是神灵与造化。卫民先生写草木的散淡流露出山水间陶醉遣兴一面,使人辨不出古今。

       垒石观山,蔽月照心。行陕北如读秦汉书,走陕南若聆明清小调,境不同,则趣不同,自然达清泰之上邦,面无量之圣寿。漫步沉思,细细读来,不忍释目的是那幅《黄土高坡》,堪称合作,性情使然。
我何时能看到这幅真作,乙酉冬月的期盼。

    注:(1)清泰:释学指 安养。
        (2)圣寿:释学指 阿米陀佛。

                       
                                                   冬至于皇城西路净闲斋

 
 

 

美展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美展:

  • 下一篇美展:
  • 相关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