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美术网 >> 名家美展 >> 相关评论选 >> 美展正文

“澄县老哥”的章草书法

 
吴川淮

 

    书法创作是一种选择,选择字体,选择不同的表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语言。书法也是一种边县自我的艺术,哲人说,认识自己。书法这种没有具体具象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在功夫传统之上的一种最直接的自我表现,它没有掩饰,没有屏障,直接是一种赤裸的自我。但这种赤裸的自我包含了很大的丰富性、意味性。

 

    张锦华的书法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惊异的,他的章草书法体现了一种既流畅又生涩。既韧劲又老辣的自我。他现在的书法是经过很长的艰难的选择的结果。更窥山阴堂奥,跻于钟索门墙。锦华先生在他几十年的创作中,大概经过了很多不同的选择,否则便不可能在他的书法中有那么多其他的因素。可以说,他现在的书法是锤炼之后的一种自得,是一种自我的独特表述。

 

    张锦华现在的创作主要以章草为主,他所参加的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届兰亭奖安美杯以及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上的作品均是章草。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章草,是下了一番大功夫,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并在精研之中深得其味,有一种深进去又要打出来的气象。章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观流沙坠简而后,知章草之法,乃汉隶之一变。它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张锦华的章草作品,有意对章草进行了一种意趣化的改造。在生涩中求简约,在滞动中求流畅,保留了一些生生的感觉,还带有一种书卷气。从单个字看,基本在方中造形,有意去掉隶书带进章草的蚕头燕尾的波磔,使字体保持着一种质朴简约的状态。他的书法,在他同龄的五十多岁近六十人中,显得有一股少年气,而在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同道比,则显得有一种老辣劲。我仔细观察他的作品,发现他与别人习练章草不同的是,他是用笔来写章草,应该说这是用写北魏的笔法来写的,所以才显得滞涩生动,开张有力,纵横使转,变化突兀,粗犷之中有西北汉子的精神。追溯历史,近人沈寐叟曾用碑法写章草,使章草一体,再开新境。锦华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之中,与沈老相碰?方劲古拙,笔方势圆,章草直承汉隶,古穆险峻之态溢出。

 

    在古代所遗存给我们的书体中,章草是一种非常别致的一种书体,以为它保存了很多篆隶的影子,古意浓郁,气象雅致。世间所能治的书体,临写章草,是一剂良方。它让你不能写得太快,不能不前后照应,深入进去,还能感到一种特殊的韵律。但这里也有一种矛盾,记得不熟或练的不够,写的便不能入古,现代气息就带进去太多。而写的太熟,有容易写的圆滑而不伦不类。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度,不可前不可后,火候很关键。张锦华很好的掌握了这个度,兼容并蓄,博瞻约取,生熟并融,互为彰显。在当代各种书体尽被挖掘的今天,章草一体挤满了一群好手高手,在这一群中,张锦华的书法保持了他自己的特色。

 

    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张锦华的书法里分明能看出他的道行,他的经历。他选择了以章草为主体的书风,不温不火而又活力荡漾,不繁不密却又疏朗有致。中国书法大抵对人的真正的磨练是从五十岁以后才开始的,拼的是一种生命的能量,拼的也是文化的融会。华滋华斯,中国的文化包括书法,是很能养人的。它让人把生命的锐气内敛起来,品味那每一刻的感动,每一根线条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何止不是一门哲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张锦华也正凭借着书法开启着自己新的人生境遇。

 

    张锦华是我们书法圈里的澄县老哥,岁苦练多年,但真正进入这个圈也就是这两三年的光景,突飞猛进,书坛瞩目。以他这个年龄,一般人是不再想进步了,有的抱了孙子,有的人有一份闲情雅致去消闲了,而张锦华却以他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书法里,锐锐然有一股青春的火力。爱情能使人年轻,艺术也能使人年轻。张锦华这个澄县老哥就是我们的榜样,没有暮气,脚踏实地,依然还是书法国展上的运动员,还在陕西乃至全国的书坛上打拼,真是让人感动啊!我总认为,在传统已经相当缺失的当代,喜欢书法并迷恋书法,就似乎皈依了某种业,在不断的理解与认知传统的同时,传统也在洗涤着我们的浅薄与浮躁。我化为古或古化为我。在这里,书法成了我们这帮人的一种宿命,一个道场。无法摆脱又充满魅力的传统笼罩着我们,神脉不变,薪火传承,薪尽火传。在张锦华的作品中,我分明感到了那股积薪之火的温暖。

 

 

                  (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展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美展:

  • 下一篇美展:
  • 相关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