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王肖峰
画家 西安天然汇艺术品收藏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字/刘红昌
独立媒体人 艺评人
时间
/2016年7月7日
地点
/西安·天然汇美术馆
(以下为对话实录。“王肖峰”简称“王”,“刘红昌”简称“刘”。)

陈炉旧址 赵振川题款 138x68cm 王肖峰
刘:为什么会选择陈炉古镇这个地方写生?它那些地方打动和吸引了您?
王:第一次到陈炉的时候是晚上七点。镇上旅馆非常简陋,酒店没有住的地方,当晚我和梁耘先生商量去陕北写生。梁耘先生跟我说,你先别急,住一晚上看看。次日早上天麻麻亮,我早早起来在镇上转,发现这地方那么古朴,和现代气息差距那么大。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一下打动了我,我很感动。当即就在脚下不到50米的地方,画了一张四尺写生,身心酣畅淋漓,越画越有意思,越画越有味道,就喜欢上了这个纯朴,没有商业气的地方,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就是陈炉吸引我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持续在陈炉写生。而且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

苍崖碧树出人家 吴三大题款 王肖峰写生
刘:在陈炉古镇除了这些文化符号性的表象之外,您试图想通过写生的形式展现哪些更内在的深层之美?
王:国内诸如景德镇等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商业气息很重。在陈炉看着这些瓶瓶罐罐的文化景观之后,我就在想古人烧瓷的那种景象,幻想着自己作为一个拉坯的、烧窑的、画瓷的,在这种场景里该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过着怎样的一种日子。我身处当今,却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一个单纯朴素的烧陶的岁月里。随着写生的持续,更深的东西似乎通过眼睛和画笔进入了内心,就这样慢慢地画下去,慢慢地去体会文化景观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艺术之美、民俗之美、人情之美,都成了我以后陈炉系列作品中应该关注和追求的东西。

古瓷古镇古文化 梁耘题款 王肖峰写生
刘:您是如何借用中国画传统写生的形式去艺术化地再现陈炉之美?您认为自己做到了吗?
王:目前写生基本上表现的还多是表象的东西,在表现手法上多用重色彩和写实的手法。陈炉的特点就是朴实之美,粗糙之美,那些大自然馈赠的罐罐,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写下来本身就是一幅画,构图都非常完美。
目前来讲,脑子里想的心里感受到的很多东西还没有通过自己的笔端发挥出来。特别是在大场面作品的创作上,还有极大地探索的空间。陈炉是个土塬,是一边倒,大场景又不可能顺着一边画,小窑洞就不容易具体的表现。怎么样能把陈炉最好的美表现出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秋天时,等树叶剥离了以后再去写生,应该更容易表现出来这种东西。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朦胧的概念和轮廓,再深入就可以动笔了。那时就要创作大画,关键是要带人物,景象要进去。只画建筑就表现不出来陈炉最终最真最全的美。目前,陈炉的旅游宣传上,主要是罐罐墙,但是从绘画的角度上来说,还有更深的非具体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所有烧制陶瓷的下脚料都收拾起来了,与民居融入的浑然天成,这不只是能工巧匠之美,有更多关乎人情人伦民间智慧的东西包含其中。除了基本宣传之外,还应深挖其深层的文化价值,这也是我的绘画作品无可逃避的主题。
陈炉古镇 丙申写生 32x32 cm 王肖峰
刘:在写生的过程中您如何协调客观物象的水墨表现和传统笔墨技法的关系?
王:其实现在是学习的阶段。自我感觉在中国画技法上还弱些,用过去画水彩的技法和现场的真切感受,从色彩、画面感等都更容易表现那种印象。但我认为我的感受大于技法。我也力争在画面中能体现出来那种现场写生最真实的感受,那种陈炉古镇带给我的古朴悠远而又生生不息的感觉。这是大自然对一个画家的馈赠。
陈炉古镇之王家祠堂 42x42cm 王肖峰
刘:在写生中您更侧重于“以景写心”还是“以心映景”?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这个二者应该都有,以景写心的更多一些。现在看表现物象的东西多些,意象的东西少一些。当我用心写景的时候,陈炉概括性的东西就出来了。目前在陈炉表面性的文章做够了,深层次的文化性的东西再体会。除了具体的环境之外,民俗性的东西更值得探究,对人的文化属性的深挖和再现也是今后创作的大方向。在陈炉居住两三天之后,你就会感受到陈炉之美,绝不仅仅是在景美,而在人美,老百姓的心更美。家家户户见了你都问吃了没喝了没,随时可以吃,随时可以喝,就是这种状态。这些文化之美几千年的延续其实是靠人来传承的,人才是最容易被打动的美。人是所有综合文化的核心载体,他传承着,他演化着,他传播着,也锻造着。除了这些到处是景的美,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陈炉人性之美。“以景写心”和“以心映景”是辩证的关系,对立而相互依存,没有绝对客观的景,也没有绝对唯心的情,这也是贯穿中国画写生自始至终的两条线。
农家小院 42x42cm 王肖峰
刘:您写生的角度多在一个角落或是院落的一个侧面,而少有大而阔的场景描绘,这是陈炉古镇的地域特色还是有意为之的特殊视角?
王:(笑)作品你看得很仔细。这其实是陈炉的地域特色决定的。它是土塬,一边盖,围着走,有交错和起伏。自己的院子就是别人家的窑背,一千多年前,陈炉人就住上了错层楼房,很少有独院落。这种村落也是当地人相互依存互为你我的文化伦理的典型反应。交错之美其实也是人情之美。任何特殊的民居最能代表的就是人们的生活信仰。我无意杜撰这种视角,只是充满感动地捕捉和再现。

石罅玉柱兆丰年 42x42cm 王肖峰
刘:两个多月的陈炉写生,使得您如何更深刻地认知写生这个问题?您觉得画家应该如何以写生来介入创作?
王:我个人认为只有深入生活,大量地画,体会到独特的民俗风情的时候,画出来的画才有味道,纯写意的东西还是打动不了人,很见案头功夫的程式化的作品也不具备过多的感染性。从艺术角度来说,更高的境界一定是从写生里面出来的。我心里有很多的心绪,技艺上还是弱些,感到人美景美情绪饱满,技艺跟不上。从我每一张写生上也能感受到那种饱满的热情和情绪。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从技到意更完美地表现陈炉之美。从艺术创作上讲,也都会有一个从具象到意象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真实的情感能自始至终地贯穿其间,作品就是感人的。我的每一张写生作品也都是捕捉和表现我内心的感动,让画面有我的情感,要动人。这也是写生之于创作的意义。这也是陈炉对我作为一个画家的馈赠。

耀州陈炉古镇 42x42cm 王肖峰
刘:关于陈炉这块您笔下的宝地,您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王:陈炉是个如此之好的地方,我真真是希望通过自己绘画上些微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陈炉,发现陈炉,感受陈炉,爱上陈炉。目前这个地方,老百姓的饮水还跟不上,旅游跟不上,经济跟不上。陈炉未来绝对是中国瓷器的博物馆。20多米的埋藏层,可以清晰地看到陈炉窑瓷文化的历史变迁,每一块土地都是中国文明的见证者,每一块瓦片都是中华文化本身。发现陈炉之后,我也是想借助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通过自己的画笔去挖掘再现和传承陈炉的文化之美,让陈炉之美,文化之美让世人皆知。当然对陈炉的发掘和再现,以及对传统中国画本身的探究和学习,这一切都是在进行之中。我很享受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也期待通过自己绘画上的努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看到更美的更启发人情感启迪人心灵的绘画作品。这也是我所喜爱的画画这一职业的价值所在。

雨中陈炉 138x68cm 王肖峰
刘:感谢您接受采访,祝您在陈炉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您的作品去发现陈炉走进陈炉感受陈炉。

耀州陈炉古镇 42x42cm 王肖峰

李家瓷坊 42x42cm 王肖峰

耀州陈炉古镇 48x80cm 王肖峰

耀州陈炉古镇写生 丙申初夏 32x32 cm 王肖峰

罐罐垒墙墙不倒 138x68cm 王肖峰

耀州陈炉古槐 138x68cm 王肖峰
【写生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