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美术网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文章正文

读《齐家抗战》有感

 


  也许是我在晋东南地区工作过的缘故,读《齐家抗战》一书爱不释手,倍感亲切。


  《齐家抗战》一书是由山西长治作者戴玉刚先生所著,他以纪实文学的方式,三十万字饱蘸笔墨的叙写了齐心的父亲齐厚之、母亲邓耀珍、姐姐齐云、姐夫魏震五、弟弟齐步在山西晋东南抗战的英勇事迹,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的抗战篇章。


  齐心早年曾在山西长治参加八路军,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投身革命,走上抗日前线,在屯留、壶关、武乡等抗日根据地留下了她的足迹。她的父母、姐姐、姐夫、弟弟也都曾在晋东南参加抗战。齐心的父亲齐厚之是国民党官员。他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系蔡元培的得意门生。齐厚之毕业后短暂任教一年,就在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担任军法处长。北伐战争后,齐厚之担任国民政府直隶省阜平县县长,一年后任直隶省政府秘书;1931年担任国民党山西省阎锡山政府秘书,兼第四科科长;1935年出任国民党黎城县县长;一年后,又调任长治县县长。


  七·七事变后,齐厚之到了阳城,任山西省政府第三行署秘书。他与女儿齐云、齐心,儿子齐步,以及大女婿魏震五同在晋东南工作,分别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抗战。这不仅在华北,甚至在全国也极为少见。后来,阎锡山制造“晋西事变”,掀起反共高潮,齐厚之便利用自己的国民党身份和政府官员地位,暗中给予中共领导的抗日政权很大支持。他为人正直,清廉朴实,后来担任傅作义将军的参议,北平解放时随傅作义将军起义。


  齐心母亲邓耀珍的父亲是清朝的武官,为人善良,乐善好施。邓家是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几十口人,在高阳县城开有“合记股份颜料公司”。七七事变后,邓耀珍骑着毛驴,先后把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送到晋东南参加抗战,被人们誉为“骑着毛驴上太行的革命老妈妈”。



▲齐心同志在太行山


  书中大量的篇幅重笔描述了齐云同志。齐云同志在阳城抗战中担任阳城县委妇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妇女中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向广大妇女讲解抗日的道理。结合工作实际,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启发妇女参加抗日斗争。正如戴玉刚书中所描述:“飒爽英姿上太行,出生入死打豺狼,亦文亦武显身手,莫道须眉胜女郎”。


  1939年,齐云在平顺县委担任组织部部长,在极度困难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地开展工作,她坚决贯彻我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与国民党反共分裂分子针锋相对,寸土不让。齐云曾住过的房东提起齐云都赞口不绝。齐云在潞城,这段事迹我略知一二,我1982年在晋东南军分区工作时经常下乡采访民兵工作。有一次我采访黄牛蹄武装部长、杀敌英雄黄小旦时,他就多次提到过齐云同志。齐云当时在潞城任抗日救国会主任,是有名的抗日女英雄,正如书中所说,齐云同志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她所在的地方民兵武装建立的快,训练的好,积极配合八路军进行游击战,打击敌人。齐云同志每到一村,身教言传,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做军鞋、送军粮,边生产,边战斗。在农村建党的过程中,她特别注意培养妇女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齐云在潞城工作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大的事件。一次是1940年6月4日发生的“土脚事件”。当时,150多名日伪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包围了潞东县政府驻地“土脚村”。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政府机关人员全部撤离,五专署独立团二营24名战士被俘,押至微子镇,惨遭杀害。县政府大印丢失。1979年齐云病逝后的悼词中提到这件事:“在严酷的革命战争时期,齐云同志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经受了艰苦生活和生死斗争的考验。1940年,齐云同志任潞城县政府秘书时,敌人突然包围县机关,她临危不惧,坚持战斗,让同志们全部撤离后,她最后一个离开……”

  另一件事是1941年3月5日的“南山岭事件”。日伪军集结400余人分两路包围驻扎在南山岭村的潞东县政府,县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安局战士奋力突围,激战两小时,公安局战士6人牺牲,政府人员11人被抓,公安局局长王天仁身中数弹牺牲。在这次生死考验的反“合围”斗争中,齐云临危不惧,勇敢战斗,再次体现了坚强的党性。


  此书中以太行女兵的章节回顾了齐心在晋东南抗战的革命历程。

▲习仲勋和齐心同志


  七·七事变前夕,齐心考入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她还没来得及走进课堂,便听到卢沟桥事变的噩耗。7月28日,北平沦陷。8月,齐心与姐姐齐云随北平的流亡学生离开北平,经天津、烟台、青岛、济南,到达太原,进入太原平民中学读书。不久,娘子关和大同失守,太原告急,诺大个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齐心再次失学。


  这时,齐心得知姐姐已经在晋东南参加抗日队伍,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心想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到前线去打日本鬼子。她曾两次外出寻找抗日队伍,父亲觉得她年龄太小,又没有可靠的人引领,两次都把她追了回去。


  齐云得知妹妹的情况后十分着急,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妹妹接到自己身边。于是她向组织上请假,急匆匆赶赴太原,去后没多作停留,便带齐心一起返回晋东南。


  姐妹俩先是来到晋城,齐云想把妹妹送到晋城的八路军训练班学习。这时正逢日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学校已经转移,齐云只好和妹妹一起返回长治。途中,为了躲避敌人,姐妹俩就住在老乡家里。敌人进村,她俩就和老乡们一起藏进山洞里,常常一待就是一两天。


  回到长治后,齐云意外得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已从陕北迁来晋东南屯留县办学,学校距长治还不到40里。她顿时眼前一亮,将想法告诉了妹妹。齐心听了很高兴,自己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1939年3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齐云领着15岁的妹妹齐心从长治出发,前往屯留县古县村抗日军政大学,在校总部她们见到一分校校长何长工,齐心很快被分配到校直属女生队学习。她换上崭新的灰布军装,立刻一名英姿飒爽的八路军女战士站在齐云面前,尽管还未脱稚气。齐云高兴地对女生队副队长、女红军刘抗说:“我妹妹是一张白纸,染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她接着又叮嘱妹妹:“这里还有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你要好好向她们学习。”安顿好妹妹后,齐云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她放心地离去。齐心所上的抗大,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在敌后根据地12所分校中抗大一分校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参加战斗最多。


  1939年7月,齐心经历了日寇发动的“七月大扫荡”战火考验,因为她还不够党员规定年龄,经上级党组织特别批准,于8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候补党员。当年冬从抗大五期毕业,齐心被分配到长治县干部学校妇干队任指导员、队长,日寇“扫荡”时编入县政府战地工作团,参加了荫城、西火镇战斗。在长治期间,一次齐心和同事们到西火镇开展工作,不幸被前来“扫荡”的日军包围,突围时,敌人的大炮、机关枪火力密集。齐心和同事们英勇顽强,团结的像一个人一样,最终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当时她和王军被称为“风云儿女”。齐心先后在抗大一分校留守处、抗大总校总务处、卫生处任文书,经历了1940年秋季大“扫荡”的严酷斗争,被批准提前转为正式中共党员。


▲刚出版的《齐家抗战》书籍


  长治作为齐心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她在多年后回忆道:“现在回想起来,在我一生中有两段受益匪浅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一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抗大熔炉艰苦充实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坚定了革命斗争意志,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齐心坦言,姐姐齐云对她的革命理想的树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是自己投身革命的引路人。


  在寂静的夜晚,我一口气读完了《齐家抗战》,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从《齐家抗战》的字里行间,仿佛穿越到晋东南巍巍太行那硝烟弥漫的岁月;感受了《齐家抗战》的家国情怀;在我的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齐心的父母、姐弟、姐夫以及她本人在国难当头,全家赴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国抗战,齐云还将一个孩子在日寇扫荡时失落在晋东南,这种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抗战精神。这就是太行精神!

  《齐家抗战》是一部抗战史书。书中列举的大量人物、风土人情、故事情节不仅反映了齐家在晋东南抗战中的贡献,而且也反映了晋东南人民的抗战事迹,同时也反映了全国老区人民的抗战热情。从齐云教唱抗战歌曲、 演节目、带领群众搞互助合作到齐心给群众过年写对联、教群众识字、上山采药、向太行山传奇女英雄史改转学习做箵,这些感人的故事体现了老区人民和八路军之间在抗战时期的鱼水深情。至今在晋东南仍保留这种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传统。


  读《齐家抗战》,有一种故乡的荣誉感。我在晋东南工作过5年,晋东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潞城、黎城、石梁、黄牛蹄、长治、武乡、屯留、平顺、阳城等,这些地名太熟悉了。读《齐家抗战》细品了回故乡的感觉,一种崇高的敬仰之情和荣誉感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太行山区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让我们从《齐家抗战》汲取营养,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进。

作者:王琦

中共陕西省委政研室特约研究员

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今日重点推荐